
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再次被巨大的轰鸣声惊醒。几枚炸弹撕裂天空,砸向总统府、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大楼,整座城市瞬间陷入火光和混乱。街头的行人慌忙四散,有人甚至顾不上穿鞋,就拖着孩子跑进巷子避难。谁也没想到,这次出手的,竟然又是隔壁的以色列。
按照叙利亚官方的统计,这次空袭至少造成3人死亡、30多人受伤。以色列防长卡茨随后发了一条冷冰冰的帖子:“警告结束了,下一步是痛苦的惩罚。”对已经焦头烂额的朱拉尼来说,这话听着格外刺耳。毕竟,这才刚刚宣布停火,结果几小时后,大马士革就被以军炸了个稀巴烂。
让人好奇的是,这场空袭为什么突然发生?以色列为什么在这个节骨眼上插手叙利亚内乱?而叙利亚这位新任“掌权者”朱拉尼,又为什么在这场冲突里如此狼狈不堪?其实,这场风波的导火索,不过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部落纠纷。
7月12号,一名德鲁兹族商人在大马士革到苏韦达的路上被当地贝都因部落扣押。本来以为是敲点“保护费”,谈一谈就能解决,没想到谈判破裂,两边的火气迅速上来了。第二天,德鲁兹武装和贝都因人直接在苏韦达打起来,当天就死了几十号人。
展开剩余73%眼看局面失控,叙利亚临时政府火速出兵,朱拉尼下令派国防部和内务部的武装力量进驻苏韦达,说是要“恢复秩序”,还宣称是应德鲁兹高层的请求。但没想到,这事儿很快就被德鲁兹方面打脸,他们公开否认“邀请政府军”,甚至发声明拒绝政府军进驻。一时间,苏韦达省城里到处是政府军和德鲁兹民兵对峙的场面,双方互相指着对方骂,火药味越来越浓。
叙军仗着人多、装备好,刚进城时很嚣张,还一度打到省府广场。但很快,战局就变了。以色列忽然出手,用几轮空袭把临时政府的重武器炸个精光。朱拉尼这边措手不及,连夜下令撤回大部队,只留下少量警察维持秩序,算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可事情并没有因此结束。15号那天,德鲁兹武装越打越猛,还指责政府军偏袒贝都因人,干脆跟政府军在市区巷战起来。朱拉尼看局面完全失控,只好临时宣布停火。可这个停火协议维持不到几个小时就破裂。第二天早晨,政府警察在城里喊着“自卫还击”,而德鲁兹高层则把球踢给所谓的“国际社会”——当然,这里的国际社会主要指的就是以色列。
以色列听到这呼声,当晚就行动,把大马士革狠狠炸了一遍,同时甩下一句狠话,把朱拉尼和他的临时政府打了个措手不及。
这事儿看似突然,其实仔细一琢磨,并不难理解。以色列这些年在叙利亚南部的态度一向明确:戈兰高地周边必须保持虚弱,叙利亚绝不能把兵力推到边界来。以色列一直主张南部几省“非军事化”,说白了,就是让那片地带沦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每当叙军往南边动一动,以色列就会用炮弹提醒他谁才是老大。德鲁兹人这次成了很合适的借口。
另一方面,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最近被腐败案缠身,这桩案子可不小,舆论汹汹。这天他刚好出席听证会,结果开到一半,他就以“安全事务”为由提前退场,没多久叙利亚首都就被炸得火光冲天。这个时间点,说没关系谁都不信。对内塔尼亚胡来说,这样一场军事行动,正好可以转移国内的注意力。
当然,朱拉尼自己也有很大问题。虽然他打着“叙利亚临时政府”的牌子,在国际上混了点名声,美国最近还特意放松了制裁,可事实上,他在叙利亚国内的地盘还很不稳。今年三月份,他在西部跟阿拉维派干了一仗,伤亡上千人,最后人家阿拉维派照样在当地活跃。这次他想借着南部局势打压德鲁兹武装,好立威,没想到反而让自己栽了个大跟头。军队撤走,重装备被炸,连带被以色列狠狠羞辱一番,这回在国内外的颜面都丢尽了。
从现在的局面看,叙利亚这摊烂泥依旧很难扶上墙。别看朱拉尼有心“统一叙利亚”,但他既没那个手腕,也没那个底气。各路武装各自为政,谁都不服谁,外面的势力又时不时伸手搅和一把,哪怕打下一个地盘,也守不住,更别提什么长治久安了。
有人形容叙利亚是“中东的火药桶”,其实更像是一盘没人愿意收拾的烂棋。每个棋手都想多占几格,可谁也没法把棋盘扫干净。大马士革的这场大轰炸,只不过是这盘烂棋上的又一次落子而已。
发布于:江苏省最安全的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